佛不度人人自度——生活中的禅

    1.1万阅    字体: 

有一位信者在屋檐下躲雨,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,于是就喊道:“禅师!普度一下众生吧!度我一程怎么?”禅师说:“我在雨里,你在檐下,而檐下无雨,你不需要我度。”

信者立即走出檐下,站在雨中,说道:“现在我也在雨里,该度我了吧!”禅师说:“我也在雨中,你也在雨中,我不被雨淋,由于有伞;你被雨淋,由于没伞。所以不是我度你,而是伞度我,你要被度,不必找我,请自找伞!”说完便走了!

这则读起来像是笑话的小故事是一则禅宗公案,这个信者似乎跟禅师开了个“普渡众生”的玩笑,结果反而被机智的禅师戏耍并开导了一通。禅师分歧作的理由最少有两条,首先,所说的“佛度人”,是“救度”不是“救助”,菩萨启发大家修善因得善果这是在“救度”,然而这个修善因的修,这个实践,这种作为,终究还是每一个人要亲身去做,谁也不能替换你来种你自己的善因。和尚让屋檐下的人搭乘了一下他的伞并不是在“度他一程”;其次,所说的“佛陀悲悯驾慈航,度人终靠人自度。”佛陀只负责指路,佛不度人人自度,自度才是正道,平时不留意努力修得一把伞用以自度,下雨天也就只有淋雨的份儿了。

读禅文悟禅理,佛家固然慈悲为怀,但在救度众人上也不是一味慈善,真正的大慈悲不在于救济一时,也不会帮人帮到底,而是给你少许支持,让你自己走出困境走上坦途。后者助人自立,前者让人形成依靠。俗话说的“一升米养出个恩人,一斗米养出个仇人”也是这个道理。一个人饥困时,给他一升米,能救他一时之急,他会一直感恩,给他一斗米,他一时不愁吃了,惰性滋长,结果吃完了又去要,最后只能是生出怨恨。

看来不管是“佛度人”还是“人度人”,都得讲求方法,让弱小的人成长起来实现自立才是对他好的长远之见,过多的扶助让人更加软弱。中国的家长们往往不留意这一点,以至于当他们的孩子到了上大学的年龄都不能生活自理,去年某大学新生想吃妈妈做的饭,哭着给家里打电话,妈妈第二天打飞的从青岛赶到上海送来了一份馄饨,另一位大一新生刚入学不久由于吃不惯学校的饭菜又不会洗衣服,从学校七楼纵身跳了下去……据说在亚马逊草原上有一种雕鹰,它们会把幼鹰从悬崖上多次推下去,以此来锻炼幼鹰的翱翔能力,这种血淋淋的残忍练习,练就的就是草原上的“飞行之王”。不同的爱的方式结出不同的果,发人深省!

众人既可以度人也可以被度,大家度人时要留意方法,被度时记得不要陷入依靠的漩涡。人很轻易对手段性东西产生心理依靠,比如良多酒鬼一开始饮酒本为借酒浇愁,后来一不顺心就去饮酒,逐渐就形成了酒依靠,有了摆脱不掉的酒瘾。再比如当大家觉得时间充裕并不急着完成任务时,往往浪费掉时间,到来不及时才匆促了事,充裕的时间反会助长拖延惰性,抹杀工作效率。

恰是在这个意义上,逆境更易出人才,由于逆境断掉了心理依靠,逼着人自己寻找出路,也就让人逐步走上了自立之路。玩味“自伞自度”这句禅语,若能开启自觉自省的心,自觉断掉对人对物的心理依靠,勇猛精进地走上自度之路,必能受益终生。

相关阅读

分享到朋友圈:

  • 1、在手机中打开微信App。
  • 2、使用微信中的【扫一扫】功能扫描左边的二维码,开始分享。

分享给朋友:

  • 1、在手机中打开微信App。
  • 2、使用微信中的【扫一扫】功能扫描左边的二维码,开始分享。
稍后转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