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养生四要诀

    2.3万阅    字体: 

现代人,物质丰富,科技发达,社会安定,应该说,人们长寿是必然的。但是,也有不少人,年纪轻轻,也没有什么重大意外,就早年夭亡。何以如此呢?

究其原因,不外乎,现代人,大多迷恋科学;相信医生、医药随时都可挽救性命。所以,衣食住行,随心所欲;吃讲营养、穿讲高档;看起来是一种自我关注,诸不知,实际上奉行了自杀策略。因为生命本身,对我们的要求并不在多。更有甚者,纵情于声色,行为无度,放荡不羁;大体都是欲望作怪,物欲色欲害人害己。

最近,友人告知,身体很不爽;又说,原来一直以为自己身体很好的朋友,这个月也匆匆走完了人生路,这个人还曾给他调养过身体,是个医生。告诉我,他准备去学太极;听说,这个功夫,内外兼修,对于身体很有益处。

我当时就想,这个人本来就是行武出生,自然也练过太极;也经常用些中草药,给人调理身体,何以中年夭亡?关键还是自以为医生、医药可以救命,所以就胡吃海喝,拼命赚钱,拼命工作;忽略了什么才是真正的、健康的养生之道。

真正的、健康的养生之道,不在于调养、不在于营养,虽然这些也很重要;但是不是至为的重要。核心的关键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养生策略;以及由此而建立的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
关于正确的养生策略。《皇帝外经》有这样的论述:“阴阳之原,即颠倒之术也。世人皆知,顺生者生,不知顺之有死;皆谓逆死,不知逆之有生,故未老先衰矣”。“颠倒之术,即探阴阳之原乎!窈冥之中有神也,昏默之中有神也,试听之中有神也。探其原而守其神,精不摇矣。贪其原而保精,神不弛矣。精固神全,形安能蔽乎?”。

这里的关键就是固精全神,精神合一。怎样才能精固神全,精神合一呢?这个方面,古人早就有了认知,早就有了实践与验证。这个就是道家的坐忘,佛家的禅定;唯此之外,没有它法。任何武术、气功、外功,都做不到这一点;反而是坐忘,禅定可以带来气功、武术这样的副产品。之所以说,是副产品,就是这样东西,不是道家、佛家所追求的东西;它们更高的追求是精神合一,物我两忘、精固神全。

药王孙思邈曾经活了141岁,他总结的养生十三诀,几乎就是道家养生之道的全部内容。从他的实践来看,应该是实实在在的,一点也不虚假。

另外,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。他在《孙思邈方书》中有过这样阐述:“口中言少,心中事少,腹里食少,自然睡少,依次四少,神仙诀了。”这就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主体,具体说来就是:

1、减少言语

也就是少说话,因为言语伤肺。现代社会处处需要沟通,工作中免不了随时接打电话、汇报请示;下了班很多人也喜欢聚会聊天、唱唱卡拉OK。然而,成天说个不停会伤气,尤其是肺气和心气。正所谓“日出千言,不病自伤”,消耗肺气容易使体内元气不足,外邪乘虚而入。因此,适当放慢语速、少说些话,可保护、收敛肺气,给身体“节能”。

2、减少思虑

少思虑,就是遇到事情不要老想。因为思虑过多,容易导致气机郁结。当今社会,生活节奏太快、竞争压力也大,不少人背负重压,心事重重,甚至吃不下、睡不着。正所谓“思则气结”、“多思则神殆”,思虑过度容易导致气机郁结不行,进而引起疾病。不妨顺应自然,不要反复纠结一些小事,更不可钻牛角尖,抱着乐观的心态解决问题;不仿放下心来,什么都不想,来个坐忘。

3、减少饮食

饮食,主要是补充营养;但是不能太过,太过则会导致心气不足。尤其是现代人,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,人们吃得越来越好,很多人甚至以“吃货”自居。然而,《古乐府》三叟诗中提出,“量腹节所受”是老人长寿的因素之一。

现代医学和营养学家也证实,吃“七分饱”有助养生。吃太多容易导致气滞,使心气不足,增加肠胃负担,还会导致肥胖、高血脂等问题。要做到七分饱,必须细嚼慢咽,在“似饱非饱”时马上撂筷子。

4、减少贪睡

睡觉,可以让身体修养生息;但是睡眠过多,也会导致气血不畅。尤其是现代人,生活节奏加快,还有夜生活较为丰富,相对说来睡的也晚,许多上班族平时工作累,周末喜欢睡懒觉;也有人因工作压力、生活琐事等心烦意乱,夜不能寐。

中医认为,睡眠的目的在于调整阴阳平衡,睡多睡少对身体都没有好处。孙思邈还说过:“养生之道,常欲小劳。”睡得太多、缺乏活动,会引起气血运行不畅,导致筋骨脆弱,脏腑功能减退。最好保持规律的作息,睡前不宜运动,也不宜大喜大悲,可以适当静坐、散步,或听点舒缓的音乐等,使身体渐入佳“静”。

文:命题何锋

相关阅读

分享到朋友圈:

  • 1、在手机中打开微信App。
  • 2、使用微信中的【扫一扫】功能扫描左边的二维码,开始分享。

分享给朋友:

  • 1、在手机中打开微信App。
  • 2、使用微信中的【扫一扫】功能扫描左边的二维码,开始分享。
稍后转到: